“妙手活千秋”特展掠影

2025-04-21
在北京朝阳区,有一座意义非凡的博物馆——中国考古博物馆。它于2023年9月15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,是国内首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。这里不仅是文物的栖息之所,更是历史与现代对话的舞台。
馆内以“仓储式陈列,沉浸式体验”为特色,展览着考古发掘出土的精品文物,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籍、档案,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,诉说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。
2025年1月27日,一场名为“妙手活千秋——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”的盛宴在此拉开帷幕。此次展览持续至6月2日,以窑火万年、璞玉良工、吉金奇技、服锦华章、匠心妙手等5个单元,125件(组)展品,全景式呈现了陶器、玉器、青铜器、纺织品等文物背后的科技考古成果与文物保护智慧。
展厅中,红山文化陶塑人像承载着原始宗教信仰,马家窑彩陶纹样记录了早期东西方文明交流之路,而服锦华章单元的毛织物残片更是展现了古代高超的纺织工艺。每一件展品的“重生”,都是考古工作者以科技为笔、匠心为墨的文明续写。
传统展陈设备中的文物之殇
文物在博物馆中面临的威胁,不仅仅来自于时间,更源于不当的保存环境。尤其是纺织品、纸质文物等有机文物,对温湿度、光照、污染物等极为敏感,稍有不慎便可能加速老化、霉变甚至粉化。
传统展陈设备气密性差,犹如文物的隐形杀手。外界环境中的灰尘、有害气体等污染物,能够轻易地进入到展柜内部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遇到潮湿空气会变为有腐蚀性的酸,这些酸对不耐酸的植物纤维组成的棉麻制品腐蚀非常严重,会加速纤维素的水解和氧化,使纤维变脆,让织物强度大大降低。
而一些需要用电加湿除湿的展陈设备,也存在隐患。闭馆断电时,设备停止运行,文物就暴露在了危险之中,若环境湿度较高,极有可能使得有机文物染料褪色,而每天频繁的湿度起伏还会造成累积性损伤。除此之外,需要用电的设备,其人力成本、电能消耗也不可小觑。
用“被动智慧”重塑文物守护定义
面对传统展陈设备的痛点,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凭借20余年技术沉淀,研发的节能型恒湿洁净气密展柜,为脆弱文物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,让它们在稳定、洁净的环境中安然延续岁月的故事。
超高气密
以自有核心技术为依托,气密性优于普通展柜25倍以上,可实现50~100天换气一次,有效隔绝外界温湿度波动与污染物入侵,如同为文物打造了一个密不透风的“堡垒”。
无电调湿
区别于依赖电力的传统设备,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节能型恒湿洁净气密展柜应用被动调湿方式,通过天然植物纤维和高分子材料,湿度调控稳定、均匀,无需外接电源即可实现柜内湿度恒定超1000天。这一设计不仅消除了电路火灾风险,更契合了博物馆闭馆断电的安保要求,时刻为文物的安全保驾护航。
洁净屏障
配置净化模块,可高效去除柜内的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有机酸、TVOC等气态污染物,去除效率达99.5%以上,通过营造洁净环境,大幅减缓文物老化速度,延长文物寿命。
中国考古博物馆节能型恒湿洁净气密展柜,
以核心技术和精湛工艺,
将展柜从“容器”升华为“延续者”,
让文物跨越时空,诉说永恒。
未来,
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还将持续深耕文化遗产保护装备,
用科技之力对抗时间侵蚀,
以创新之智守护文物风华,
凭前沿之技续写文明传奇!